“目前在市場**通的紫砂壺99%以上沒有收藏投資價值,因為這些紫砂壺沒有文化內涵,僅是一件喝茶的工具。希望廣州的紫砂壺愛好者不要盲目收藏。”今天在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舉行個人作品專集**式的紫砂陶藝家吳順華語出驚人。吳順華是宜興著名的紫砂大師,開創(chuàng)了刀筆、色泥彩繪多種技法,讓中國的詩、書畫、金石在陶藝中熠熠生輝,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授為世界民間工藝美術家。這 次,他帶來了200多件作品參展,有紫砂壺、瓶、壁飾、文具、酒具等五大系列,每一件作品都有較高的審美趣味。其中,《中國印》曾獲2003年“中國十大 紫砂茗壺”金獎;“宮廷琺瑯彩”系列壺榮獲2008年***金獎。
吳順華說,現(xiàn)在紫砂壺界有一個不好的現(xiàn)象,不少所謂的大師沒有多少文 化修養(yǎng),連字、畫都不懂就制壺了,導致不少紫砂壺是流水線式的生產,請人用墨用筆寫好字畫好畫,自己再描摹刻在壺上。有的干脆請人代勞,先做好胚胎壺,然 后請名家在壺上刻字刻畫。而且,還把價格抬得高高的,動不動就要上萬元一把壺。吳順華認為這些人是在欺客。
“要成為一個陶刻家,必須先 成為一個書法家、畫家。”吳順華說,陶刻家不是靠吹捧出來的,必須要有真材實料。不光要具有詩詞、天文、地理等知識,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和組合能力,更要具 備篆刻、繪畫、雕塑、書法等基本功,還要積累深厚的藝術修養(yǎng),這樣紫砂作品才有含金量。要做到這樣,起碼要修煉十年八年。
看著近年紫砂業(yè)有走下坡路的趨勢,吳順華很心痛,認為主要是一些年輕的陶藝者急功近利之過。所以,他倡導文化興陶,給紫砂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。